当A股市场因国庆假期休市,投资者的情绪却并未停歇。 机构策略报告、行业政策动态和海外市场变化,如同几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涟漪不断扩散。
9月30日A股收盘时,上证指数站稳3850点,他手中还留着三成现金。 短短几天假期,多空消息交织碰撞,使得投资圈内的讨论热度丝毫不减。
国庆假期期间,多家机构发布的四季度策略报告罕见地形成共识。 “高切低”成为一致预期,即从高位股向涨幅滞后的低位分支切换。
中航证券的策略报告明确指出,四季度A股大概率呈现“N”形震荡上行,11月上旬更是胜率100%的上涨窗口,万得全A涨幅中位数可达1.96%。 这一判断基于历史数据和当前市场环境。
关键是,机构普遍认为科技行情尚未进入过热阶段,需避开拥挤度高的领域。 东吴证券直接点明方向:从上游算力硬件转向存储芯片、AIDC配套设施等低位环节,同时关注AI 医药、端侧AI等应用端分支。
展开剩余82%产业层面,半导体行业营收规模创新高,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212亿元,同比增长16%,芯片设计板块盈利增速显著,模拟芯片板块盈利环比增长4倍。
从资金动向看,节前存储芯片板块已有资金布局,9月最后一周成交额环比增长40%,显示部分投资者在提前埋伏节后行情。
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明确目标: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左右。
这一政策背景下的 “反内卷”逻辑正在从情绪推动走向落地验证期。 其本质是通过供给侧约束,改善传统行业的盈利状况,将更多商品剩余价值留在国内。
具体到金属品种,铜被视为新一轮商品牛市中需求逻辑最好的品种。
全球供给端扰动不断,印尼Freeport将铜矿产量目标下调约10万吨,Anglo American智利工厂减量超5万吨,全球铜矿产量增量下修至20-30万吨,供需格局由过剩逆转为缺口10-20万吨。
同时,铝价因国内电解铝成本优势而表现强劲。 6月国内电解铝产量环比减少3.23%,全球电解铝库存处于低位。
在产能红线约束下,2025年国内电解铝产量将达到峰值,随后同比增速下滑,供需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
国庆后5个交易日A股上涨概率超过70%,科技和周期板块往往领涨。 这一季节性规律背后是流动性改善的逻辑。
节后市场往往有开门红的历史惯性,加上政策托底和增量资金回流,行情一旦启动就容易出现逼空式上涨。 今年这一逻辑更加强劲,因为美联储10月降息概率高达87.7%。
流动性宽松的环境下,人民币资产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景顺长城基金指出,美联储降息可能推动美元贬值,人民币汇率有望走强,有利于海外资金回流趋势强化。
9月26日A股成交额缩量2300亿,北向资金净卖出48亿,这反映出节前避险情绪发酵,但一些聪明资金已经开始“潜伏”。
更有投资者在9月29日购买1天期国债逆回购,享受9天计息期,10月9日资金可取直接入市,实现“躺着赚利息等开盘”。
尽管利好因素众多,海外政策的不可预测性成为市场最大变数。 特朗普宣布对进口建材、家具加征30?0%关税,专利药品更是加征100%,导致9月26日医药股集体跳水,港股恒生生物科技指数跌超3%。
9月28日白宫表示药品关税暂不生效,给医药板块带来“大反转”。 这种急转弯让投资者难以适从,节前清仓医药股的投资者可能后悔,而未清仓者又担心政策再生变数。
美国对芯片行业的施压也在持续,拟要求境内产量与进口量1:1匹配,不达标就加征关税,这给半导体板块增添了不确定性。
市场内部风格切换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历史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涨幅靠前的行业在四季度表现往往靠后。
有券商策略团队成员指出,“高切低”策略可能暗藏低估陷阱,相比之下,“高切次高”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
经验表明,在牛市经历调整前表现突出的行业,在调整后通常仍能保持不输于大盘的表现。
面对节后市场,投资者应如何布局? 科技股要聚焦研发投入与供应链地位,工业金属股则需关注库存与产能利用率。
机构调研数据显示,香农芯创等公司被问及分销产品价格会否跟随存储芯片提价而涨价,表明产业链价格传导机制正在发挥作用。
中国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供给端迎来催化。 同时,稀土全产业链纳入管控,价格易涨难跌;美国收购底价拉高价格基数,进一步提振涨价预期。
选股方面,有经验的投资者建议将标的分为两档:一是有真实业绩支撑的低位科技龙头和有矿的金属股,二是小盘概念股。 建议先买龙头打底,再用小仓位搏概念股的弹性。
从估值角度看,当前A股整体估值仍具性价比,低利率环境和长期资金入市的逻辑未变,华夏基金直接表态“中长期走好的逻辑未变”。
发布于:江西省配资炒股网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