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的花朵堪称大自然的杰作,是罕见的一花双色。含苞待放的花蕾和刚刚绽放时,通体为银白色,纯净而素雅,宛如山间的精灵,不沾染一丝尘世的喧嚣。然而,仅仅两三天后,这些洁白的花朵就会逐渐蜕变为金黄色,仿佛被阳光染上了温暖的色彩。金银相映,熠熠生辉,金银花之名由此而来。其盛开时气味清香淡雅,因此也被誉为“夏季第一花”。
遇见秦岭本草:夏季第一花的自然传奇与济世之功
古人有诗曰:“天地氤氲夏日长,金银两宝结鸳鸯。山盟不以风霜改,处处同心岁岁香。”这首唯美的民间情歌里说的金银二宝,就是金银花。
每年四月,当秦岭山间的风还带着丝丝凉意,金银花便率先感知到春的气息,开始抽枝发芽,孕育花蕾。待到夏季炽烈的阳光穿透云层,成对生长的花苞次第绽放,从莹白如雪的“银花”再到镀上金边的“金花”,金银交辉的奇观,恰似大自然亲手绘制的生命图腾。采药人背着竹篓穿行其间,指尖轻捻花苞的刹那,千年本草的自然传奇和济世之功就此续写。
生长密码 天地馈赠
金银花的花朵堪称大自然的杰作,是罕见的一花双色。含苞待放的花蕾和刚刚绽放时,通体为银白色,纯净而素雅,宛如山间的精灵,不沾染一丝尘世的喧嚣。然而,仅仅两三天后,这些洁白的花朵就会逐渐蜕变为金黄色,仿佛被阳光染上了温暖的色彩。金银相映,熠熠生辉,金银花之名由此而来。其盛开时气味清香淡雅,因此也被誉为“夏季第一花”。
展开剩余85%每年五月底六月初,正是富平县宫里镇大樊村金银花种植基地最热闹的时候。
千余亩花田之中,金银交织的花朵缀满藤蔓,宛如繁星坠落人间,空气中浮动着若有若无的清甜香气。
清晨五点,晨露未晞,乡村振兴带头人大樊村党支部书记惠春侠领着头戴遮阳帽的农户们开始集中作业。他们深谙“三青三白”的采收秘诀——花苞由青转白、顶端微绽时采摘最佳,此时木犀草苷含量达到峰值。
只见农户们先是用拇指和食指精准定位花蕾底部,随之指尖轻捻就将饱满的花苞收入竹篮。“金银花要在花苞未完全开放时采摘,药效最佳。”惠春侠说,这是老辈药农的叮嘱,多年来大家一直都在遵循。
蜕变之路 济世新篇
当种植基地里满载鲜货的货车,驶入位于三原县的陕西白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厂区,金银花开启了它的济世之旅。
在洁净车间,刚采摘的金银花要经过阴干、挑选、清洗、烘干、煎煮等工序,将花朵定格在最佳药用状态,此时,山野间的鲜活便化作可长久保存的药材。
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手持试管,通过萃取技术,将绿原酸、异绿原酸等活性成分精准提取。“这些晶莹的提取物接下来会在五六天的时间内,再次历经精制、干燥、浸膏流程,使金银花与纯净水在精确控制的温度下充分交融,之后被存储在近10米高的不锈钢存储罐中。最终金银花将被制成颗粒剂、口服液、片剂等多种剂型。”陕西白鹿制药制剂车间主任黄海锋说。
从深山到实验室,从农户掌心到无菌生产线,金银花这朵双色小花始终在演绎着自然与人类的共生传奇,用千年不变的济世初心,守护着每个时代的生命健康。
当秦岭草药香飘进智能车间 秦人书写秦药振兴新篇章
“秦地无闲草,遍地都是宝。”横亘华夏腹地的秦岭,不仅是南北分界的天然屏障,更因独特的地理生态孕育了万千草药,成就了“天然药库”的美誉。在这片沃土上,陕西白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秦人的勇毅果敢,将陕西本土的中草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让金银花、五味子等秦岭药材从山间野植走向智慧生产线,书写着秦药振兴的时代新篇。
一朵金银花走出古籍药方 成现代药企的核心密码
连花清瘟是大家熟知的中成药,然而你是否知道,连花清瘟里的花到底是什么花?
答案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此“连花”非彼莲花,它其实是一朵自带金银双色的神奇小花——金银花!
金银花入药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慧眼识珠的老中医就将其纳入药用植物的行列。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却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现代医学认为,金银花中含有的挥发油、有机酸、皂苷等化学成分,能抗病原微生物、抗炎、增强免疫力,可治疗呼吸道感染、急性泌尿系统感染等病症。
“早在《本草纲目》里就有金银花‘清热解毒’的记载。目前,金银花除了在连花清瘟的配方中‘挑大梁’外,我们生产的银黄口服液、双黄连片、VC银翘片等这些家庭常备药中,金银花也是‘主角’。”陕西白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凯介绍道,为了确保药材的品质,企业在富平县宫里镇、三原县陵前镇都建有种植基地。作为陕西省内最早成立的民营制药企业,白鹿制药从一个生产蜂花粉系列产品的保健品小厂,到现在成为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高新技术药品生产企业,金银花功不可没。
“古人说‘药材好,药才好’,我们在秦岭脚下种药,就是要把老祖宗的智慧‘长’出现代价值。”常凯告诉记者,除金银花外,企业还选用秦岭天麻、五味子、山茱萸等道地药材,并全国采购夏枯草、川芎等原料,构建起“秦药为主、多源协同”的中药材体系。如今,其生产的乳癖散结产品不仅拥有独家的知识产权,获国家专利保护,更成为乳腺疾病治疗领域的领导品牌,印证了秦药“药效硬”的实力。
从“三硬精神”到“智慧生产” 赳赳秦人基因里的创新突围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让人们记住了秦商“人硬、货硬、脾气硬”的“三硬精神”。而故事的发生地,位于秦岭北麓,关中盆地中部的泾阳三原地区正是白鹿制药的厂址所在。6月芒种,正是收获的时节,在位于陕西三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内的白鹿制药生产厂区,记者看到花园式环境与智能化厂房相映成趣,5条生产线覆盖片剂、胶囊剂等4个剂型,年产能达千万级。在生产车间内,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控着中药材前处理、制剂萃取等全流程,将传统“望闻问切”的经验转化为精准的工艺参数——这正是企业践行“智慧生产”的缩影。
“中草药要走向现代,必须过‘工业化’这道关。”常凯坦言,传统中药生产存在工艺繁杂、标准化难等问题,而智能化设备通过打通业务沟通、质量监控等全环节,实现了从“经验制药”到“数字制药”的跨越。目前,企业不仅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主导产品更畅销全国,让优质中药“走进寻常百姓家”。
秦岭无闲草 匠心有新篇 让秦岭国粹在传承中焕发光彩
“既要守得住‘品贵不减物,制繁不省功’的古训,也要闯得出智能化、标准化的新路。”在常凯看来,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如同金银花的“金银双色”,缺一不可。一方面,企业深挖秦岭中医药文化,将“秦医妙方”与现代药理研究结合,开发符合现代病症需求的新产品;另一方面,打造高新技术智能化生产车间,将人工智能嵌入产品设计、物流管理等全链条,成为行业示范工程。
从《本草纲目》的泛黄书页,到智能车间的数据流淌;从秦岭山间的采药人,到实验室里的科研团队——白鹿制药的故事,是秦药振兴的微观注脚,更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当“秦医妙方”遇上“智慧生产”,当“三硬精神”融入“创新基因”,这片孕育了千年中医药文化的土地,正以“遍地是宝”的底气与以“奋斗为本”的锐气,让国粹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龚伟芳 手绘/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冯晓瑞 图/交通城建工作室 曹斌
发布于:北京市配资炒股网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